手机购彩welcome首页官网 - 手机购彩welcome首页客户端下载
羊城晚报记者 周聪 通讯员 粤仁宣
11月23日,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在深圳落幕,但人力资源服务业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对接才刚刚开始。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这些明星城市,其他城市的发展势头也非常强劲、充满活力。”11月24日-25日,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邀请下,全国重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成“人力资源服务湾区行”调研团,从深圳出发,走进湾区腹地。调研团实地参观考察,与地方政府进行互动交流,与当地重点企业进行需求对接。启动仪式上,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杜敏琪为此次活动授旗。
产业新动能提出人才新需求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利好持续“加码”。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新场景,新质生产力在广东加速涌动。
在此次湾区行中,走访城市纷纷发出诚挚邀请,希望引进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项目,促进用工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深度合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作为新型工业强市,惠州目前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涌现。以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目前企业在招聘中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上面临很大压力,“非常期望能够通过与在座各行学习交流,解决企业的用工及用人问题。”光弘科技人力资源部部长罗艳丽说。
在肇庆,千亿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现雏形。随着集群企业产能提升,产生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我们会把滴滴的车型放到肇庆基地来,计划明年下半年是满产的状态。”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公共事务副总监杨康宁表示,目前企业对科研人员、生产管理人员、一线员工等都有需求,“预计明年要增加到2500人左右的规模。”
“我们明年会有一波产能增长,对各层级的人才也有很大的需求,希望能够开发一些更优质的猎头公司为公司供给人才。”广东瑞庆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闫雪说。
“我们新推出了众创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有一些紧缺人才,同时通过一系列标准化流程,为企业解决人才培养需求。”互动交流环节中,北京中科元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许三军表示,期望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为湾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
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同频共振
在走访中,“逐浪出海”成为当地企业的高频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湾区当地重点用工企业深度交流,共探如何助力企业出海发展。
“海外工厂投产后,需要有近千名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外派出海!”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国民表示,目前公司在国内9个城市建设了生产基地,海外的匈牙利、马来西亚、美国工厂正在建设中,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我们还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管理工程技术人才。”TCL(集团)用工管理总监、TCL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副总经理刘恒亦有同感。
“参会的各个企业在全球化方面拓展得很快,甚至比我们更快。”科锐国际生态合作经理、禾蛙平台联合创始人杨展在会上感慨,目前科锐国际在全球市场已有超过100家分支机构,“希望我们在全球化方面的访寻能力、招聘能力,能够支持到各位在海外市场的增长。”
“大湾区的产业结构布局和发展态势良好,也引领着区域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江苏杰特思哲人才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高翔表示,“不少大湾区企业提出招聘海内外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人力资源服务也会跟上步伐,与企业一同出海,共同发展。”
助力产业迈向价值链更高端
产业新动能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代表深深感受到了湾区的“营商热度”。
“每一个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每一个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每一个人员都是服务人员”,路过肇庆市政府大楼时看到的三句话,让麦斯特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建印象深刻。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成表示:“此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大湾区企业进行供需对接交流,对于推动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助力大湾区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
“感触很深,湾区各级政府为当地的营商环境做了很多事情!”深圳邦芒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新表示,接下来会再专门来肇庆拜访,对接当地企业的需求,促进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持续发展。 【编辑:姜雨薇】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文章强调,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我们都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重大关系。
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谱写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使我们对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己的意志对象化,促使自然界趋于人化,同时通过促进生产力不断提高,满足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然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现代化模式,一方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公害问题,造成了人类健康恶化、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又反过来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传统现代化模式不同,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主张,以“生命共同体”为原创性的本体论概念,超越了人类凌驾、征服自然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进步性。
坚持高水平保护,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后劲。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自然是生命之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老子、庄子等先秦思想家阐发了“物我为一”的生态本体观和人类行为应“道法自然”的生态实践观,宋代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生态价值观,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弘扬和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论述,从整体的、系统的高度深化了我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从生命共同体的高度阐明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辩证关系的指南,“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绿色发展的本质就是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高质量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推动生产力的跃升,也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发展,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依靠科技创新进步,改进生产要素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形成更加集约高效、清洁低碳的资源利用方式,方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实现双向良性互动。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全面绿色转型,定能不断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新动能、新引擎。
高质量发展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景。中国积极承担生态保护责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将为构建更加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重要力量,为破解发展与保护难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光明日报)
(作者:李艳艳,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辑:陈海峰】
- 上一篇:泰国华富里举办“猴子自助餐节”
- 下一篇:不出国拿海外学位?当心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