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购彩welcome首页注册网-永久地址注册
■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戴晓蓉 易东 通讯员 李宇
向海而生,向海而兴。近年来,深圳启动蓝色经济“引擎”,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在国家邮轮旅游政策环境日趋优越的形势和发展机遇下,深圳邮轮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11月25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共同主办,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招商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3第十六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在深圳南山开幕,中国邮轮游艇游船产业联盟同时揭牌。此次大会的主题为“深圳扬航,邮遍全球”,旨在进一步加快推动深圳邮轮产业、游轮旅游发展,增强新兴产业竞争力、创新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谱写海洋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蓄势而发 共建邮轮产业发展新格局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依托,邮轮产业是海洋经济产业中的一张“名片”。2018年以来,国家各部委三次联合出台、发布、下发促进邮轮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中央对发展邮轮产业的高度重视,为中国发展邮轮经济明确了大方向。
随着11月4日在中国建造的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交付命名;全球最大家族邮轮企业之一的MSC地中海邮轮宣布将于2024年重磅回归中国;被誉为“亚洲游轮之最”的皇家加勒比旗下16.9万吨超大豪华邮轮“海洋光谱号”宣布将于2024年重返中国;招商维京游轮近日宣布将于2024年推出3条出境环游新航线,并首次将韩国济州岛纳入出境环游航线目的地;亚洲邮轮经济重回全球邮轮产业发展的话题中心,尤其国际邮轮协会(CLIA)等一致看好中国邮轮产业的发展前景。
本届邮轮大会为期3天,除举办别开生面的邮轮开幕式,还举办了政策与经济论坛、行业领导者论坛、邮轮港口沙龙、邮轮修造及配套产业论坛、邮轮人才教育与发展峰会等系列活动,促进国际邮轮、中资邮轮携手共进,进一步构架中国乃至亚洲邮轮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深圳、中国、亚洲邮轮产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大会期间,中国邮轮游艇游船产业联盟在深圳揭牌,地中海MSC和和平之船两家国际邮轮公司正式与深圳邮轮母港签约,两家邮轮服务企业落户南山以及“招商伊敦”号于11月26日举行越南-香港航线首航仪式。
“邮”遍全球 深圳打造蓝色经济新名片
深圳的邮轮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2016年11月开港的深圳蛇口邮轮母港,是华南地区唯一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邮轮母港,目前已与12家国际知名邮轮公司、19艘豪华邮轮合作,航线覆盖34个国家(地区)的港口。2018年和2019年邮轮旅客接待量均位居全国第四。
近年来,深圳市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邮轮企业的产业资金扶持政策。深圳市交通运输局2022年1月出台《深圳市交通运输专项资金港航业领域资助资金实施细则》,深圳前海管理局于2022年6月出台了《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促进商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办法》,从邮轮企业落户、运营团体资助、邮轮登记资助、邮轮航次资助等多方面对邮轮企业进行扶持。
为了进一步促进深圳邮轮产业发展,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的积极协调下,招商蛇口与维京游轮成立的招商局维京游轮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注册,运营我国首艘也是目前唯一一艘五星红旗豪华游轮“招商伊敦”号。2021年10月1日,“招商伊敦”号首个深圳-三亚-深圳航次顺利开航,实现了国内首条五星红旗游轮沿海航线的开通。截至目前“招商伊敦”号已开通深圳至上海、深圳至海南、深圳至厦门、广东省内沿海等多条国内邮轮航线,其中深圳至上海航线已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国内水上旅游精品航线。
面向未来 搭建产业腾飞新“平台”
此次大会期间,两场政府与企业的对话交流会格外引人瞩目。
为进一步研究优化外国旅游团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服务促进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今年邮轮大会组委会重磅推出了外国团体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座谈会,邀请国家移民管理局外国人管理司指导交流,重点介绍了邮轮入境免签政策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各地邮轮入境免签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建议等。
此外,国家海事局船员处和大会组织者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联合召开邮轮船员发展专题座谈会,了解邮轮船员外派工作的基本情况,听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未来发展建议。
据了解,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与中国邮轮经济同步发展,自2006年创办以来,已分别在上海、北京、天津、厦门、三亚、深圳(香港)、广州七个城市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大会对促进我国邮轮产业链供应链的初步构架和国际接轨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刘阳禾】
中新社福州11月27日电 (记者 闫旭)在27日于福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福建官方发布首批15条政策措施,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让两岸同胞共享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利好。
11月27日,福建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在福州举行。 孙丽玲 摄
今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为此,福建拟举办系列新闻发布会,推动《意见》落实落细。当天的这场发布会是该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
福建省台办副主任陈志勇在发布会上称,近期,福建有关部门着眼广大台胞需求,立足增进台胞福祉,研究制定了一批政策措施,共有四个方面15条。
在便利台胞往来和生活方面,4条措施是:优化台胞出入境证件办理;为台胞办理台湾居民居住证提供便利;便利台胞在闽交通出行;推出“全省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线上管理平台”。
在深化闽台经贸合作方面,3条措施为:实行闽台融合发展重大项目“一清单、三优先”管理;推出“台农贷”线上办理升级版;金门、马祖地区的企业以及在福建登记注册的台资企业可申报“福建老字号”。
在鼓励台胞就业创业方面,福建出台5条措施:福建省各地市为来闽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提供一定期限的过渡免费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扩大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范围;将在闽台湾教师纳入福建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深化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平潭综合实验区开通台资企业注册业务“全程网办”。
在推进涉台法治建设方面,福建推出“在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设立大陆首个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提供台湾地区法律查明服务”“拓展台湾同胞参与福建法治建设渠道”等3条措施。
陈志勇表示,以上15条政策措施涉及的部门都已做好准备。下阶段,福建省将进一步深入研究,继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举措,给广大台湾同胞带来真真切切的便利和实实在在的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