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购彩welcome首页app下载|备用线路
近日,202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于武汉举行,在10米台决赛中全红婵不敌陈芋汐获得第二名,赛后风波不断。先是一名粉丝不顾他人劝阻,在看台上大吼大叫,质疑裁判压分;再是全红婵在采访时说以自己的口味觉得武汉热干面不是特别好吃,被一些所谓的粉丝批评“情商堪忧”。如此饭圈行为引来公众强烈不满,中国跳水名宿何冲也发表长文,怒斥饭圈文化,批驳压分谬论。
近年来,全红婵成为跳水界的人气新星。一些饭圈粉和追星恶习随之而来。大型体育比赛中,观众难道比长期从事打分工作的裁判员更专业?采访时说一句热干面不太好吃,而且强调了“个人口味”,结果就被一些粉丝教育如何做人,这都是典型的饭圈粉行径。种种饭圈言行,既干扰全红婵的正常比赛和生活,不利于全红婵的成长,也搅动舆论场,带来不必要的话题纷争。
这已经不是饭圈“脏水”第一次泼向全红婵。2022年国际泳联世锦赛,陈芋汐战胜全红婵获得冠军,也有粉丝质疑裁判打压全红婵。拿饭圈文化绑架一名稚气未脱的运动员,不是爱护,而是伤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被过度吹捧,说了一句不合粉丝心意的话,就要遭遇棒杀,根本没有顾及全红婵的感受。
捧杀和棒杀都是畸形的追星文化。要求体育明星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自己的想象,没拿冠军就对裁判泼脏水,到底是真心喜欢体育明星,还是为了满足自己?事实上,全红婵和陈芋汐在比赛中互有胜负。跳水队作为国家梦之队,考核、选拔都有正规流程,所谓的背景论和打压论完全是无稽之谈。尊重规则本就是体育比赛最重要的,也是运动员和高素质文明观众的必修课。
防止体育进一步“饭圈化”,迫在眉睫。对待言语攻击运动员和裁判的观众,无论线上线下,应该有明确的惩戒手段,或驱逐出场,或网上禁言,给违规行为画出红线。运动员的正常比赛和生活不能让饭圈污染,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赛场更不容饭圈染指。(北京晚报 孟雅檀) 【编辑:陈海峰】
中新网成都11月27日电(尧欣雨 王鹏)11月下旬,在成都市金牛区的一家托育机构,保健员何越通过成都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信息系统,查询着托幼机构内婴幼儿的信息情况,一旦某个幼儿出现健康异常,便可直接上传信息至辖区基层医疗机构。记者了解到,这是成都市近期试点的四川首个托幼机构电子信息系统,旨在进一步探索“医育结合”新模式。
保健员何越正在查看成都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信息系统。尧欣雨 摄
近年来,随着三孩政策深入实施,许多家庭对生育有了新顾虑——孩子不满3岁无法上幼儿园,家长都需要工作,老人带孩子太累,送到托育机构又不放心,怎么办?在此背景下,“托育机构规范化发展、让家长放心托育”成为必然要求。
2023年10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托育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儿童照护指导,鼓励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托育机构建立联系,定期上门对接和指导。在此背景下,成都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并于近期开启试点。
“这个系统涵盖全市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入托体检的医疗机构、托育机构及家长,相当于把托育机构的卫生保健保育日常工作集合在一起。”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成都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保健部副主任任妍介绍,长期以来,由于托育机构幼儿流动性较大,该系统将把日常工作最大程度“信息化”。
“托育机构上传报表时,可以直接从系统中在线提取数据。而因为系统上的信息是没办法修改的,也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我们作为医疗保健机构也可以对他们进行监管。”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工作人员胡梦娟说,该系统也将助托育机构将更多时间留给幼儿,关注幼儿健康。
记者在成都市金牛区的萌牛家托育中心看到,该系统包括日常管理、儿童管理、儿童入托体检、儿童年度体检、报表管理等多个模块,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信息系统实时了解辖区内托育机构日常工作情况,并及时开展督导;医疗卫生机构、托育机构及家长可实现婴幼儿健康档案共享;该系统还能和成都妇幼一卡通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传输对接,形成妇幼信息全市管理的完整“链条”,形成全市0-6岁常住儿童的完整健康档案。
信息系统的上线,对家长来说无疑也是好消息——他们可及时关注孩子的体检及健康状况。成都市民郑女士的孩子8个月大,正在萌牛家托育中心进行托育,她展示了家长端的系统页面,“小程序上有入园体检预约、年体检预约、健康报告、复查管理、转诊提醒等板块,不仅可以在线预约儿保,体检报告还会同步在系统中,对我们家长来说方便了不少。”
“这个系统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医育结合’,可达到‘三级共通’的效果。”任妍介绍,通过这个系统,孩子们的体检信息会推送给托育机构,同时托育机构所在的辖区基层医疗机构,也能接收到营养性疾病等特殊儿童的信息,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主动为这些孩子建立专案,协助托育机构对孩子进行管理,从而在医疗保健机构、托育机构及家长之间搭建沟通渠道,保障特殊儿童在托育机构健康成长。
据了解,该系统预计今年年底面向成都全市推广,最后预计可覆盖全成都3000-4000家托幼机构。(完)